(资料图片)

中国质量新闻网讯为有效提升全市各领域各业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,宣城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安徽省市场监管局“大宣传、大排查、大整治、大提升”的“食安守护”专项行动工作部署,多维发力守护食品安全。

多渠道宣传。一是党建引领食安宣传。依托“食安为民 你我同行”党建品牌,与茶产业合作社结对共建,宣传打造食品产业品牌化、优质化、健康化高质量发展新模式。“六一”前夕,该局联合妇委会走进雁翅小学,开设食品安全专题讲座关怀助学。利用乡镇街道食品科普宣传站,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“乡村行”活动。二是借力培训强化监管技能。结合特食小程序考核、“市说新语”夜学讲坛等,将预制菜、保健食品等相关食品业务知识,融入到食品安全监管技能培训中。三是用好“三级联创、三长联动”工作机制。邀请宁国市基层所参与科室工作,“手把手”传帮带,以实地挂职、在线解答、现场培训等破解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难题。四是公开自我承诺强化自律。印发告全市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员工书。组织全市119家大米生产企业(含小作坊)签订“不添加、不使用任何香精香料”食品安全承诺书。组织98家食品经营者签订《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书》,公开承诺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张贴公示。五是重点品种信息广泛公示。召开全市农贸市场集中约谈暨工作调度会,全市28家大中型食品超市对猪肉、水产品等重点品种信息公示。

多层次排查。一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。全市食品监管各条线分别成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小组,累计召开12次风险会商会,定期开展风险调查、分析、研判和交流。联合市卫健、教体部门组织召开二期校园食品安全专题风险会商会,建立健全联查联动、联合执法和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。二是开展“两超一非”治理。迅速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风险隐患排查,共排查食品添加剂经营者185家次,对9家次未落实进货查验的责令整改到位。三是有效开展靶向抽检。推行“监检结合”,监督检查时一并对非法添加乙基麦芽酚等“两超一非”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抽检,全市共计完成抽检42批次,发现不合格或问题食品6批次。三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。结合佳节守护行动聚焦食用农产品、粮食加工品、节令食品等重点品种,利用行政执法app,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2530个并督促整改。

多领域整治。一是重点区域、重点产品专项整治。突出肉制品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重点品种排查整治。二是假香米专项整治。针对3·15晚会曝光香米开展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,对全市110家大米生产企业和9家小作坊开展全覆盖检查和集中约谈。三是白酒行业专项整治。检查白酒生产企业22家、小作坊76家,立案查处3家。四是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。检查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12家、小作坊112家,立案查处1家。五是高速公路服务区销售保健食品专项整治。对全市13个高速服务区进行全覆盖检查。重点检查证照、索证索票、张贴“一承诺三提示”、保健食品销售专区专柜(绿底白字)等标识。六是食用农产品重点品种风险排查和治理专项行动。督促有快检室的农贸市场每日对15个重点品种进行抽样快检,并列入重点抽检名单。七是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整治。对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宣贯工作,解读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》,提倡简约而不简单的商品包装新观念。

多方位提升。一是落实“下沉暗访”“风险会商”“两书一函”“应急处置”等机制。结合“食安守护”专项行动、“长江禁渔”督导调研等分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下沉暗访,对食品生产企业、大中型餐饮企业、学校食堂、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、超市等重要业态开展暗访督查。二是常态化推动落实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。组织推动各级包保干部按要求包保督导,实现党委政府、行业主管部门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四方贯通协同、责任一体落实。三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。全面推行安徽食品安全执法平台移动APP使用,采取每月通报制度,提高移动端使用率。截至目前,宣城市已使用移动APP开展检查13602家,使用率62.5%。(汪佳佳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