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因城聚,城以人兴。三岛各行各业的无数奋斗者,为了崇明发展而精耕细作,我们陆续推出“我在崇明,蛮好的”系列人物专访,邀请这些奋斗者,讲述属于他们和崇明的故事,敬献每一位参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平凡英雄。

夜幕落下,华灯初上,西门路口袋公园热闹了起来。孩子三五成群、嬉戏玩闹,老人载歌起舞、乐享生活……在崇明,一批改造一新的口袋公园,成为附近居民“打卡”的网红新地标。

“看着自己的作品一步步呈现出理想的模样,并被大家所喜爱,是设计师最幸福的时刻。”上海然道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刘洋,是西门路口袋公园的设计师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然道”与生态岛的缘分

刘洋是湖北黄冈人,与崇明结缘,从2006年便已开始。“那一年我刚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,上海的设计行业一直走在最前沿,我就义无反顾来了。”初到上海,刘洋在公司里结识了一位崇明好友,又跟着他坐船踏上这片土地游玩。此后,刘洋在崇明陆陆续续参与了一些设计项目,也跑遍了崇明三岛。

“做设计就要多去一线调研。”由于经常在崇明跑,刘洋去4S店保养汽车时,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。“刚买的新车,一年半就跑了6万多公里,他们都很惊讶,说我是开网约车的。”

在庙镇合作公路上,有一个面积约80亩的幸福湾公园,这是刘洋的然道事务所在崇明落地的第一个项目。幸福湾公园原是庙镇北部一处生态廊道,经过实地考察后,刘洋发现,这处廊道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。

于是,刘洋保留了公园的生态基底,注入运动健身文化理念,将其设计成乡村生态绿道公园,希望这里能够给人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,漫步其中,仿佛身处自家花园。“我们用了木板、砖头、瓦片、石子这些天然材料,造了矮墙、步道、亭子,公园里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,很符合生态的意境。”

事务所员工合照

“我们的设计理念是贴近自然和生态,‘天然去雕饰’。”崇明对生态的追求,引起了刘洋内心深处的共鸣。早在2011年,刘洋还在市区打拼时,就成立了上海然道设计事务所。“然道,自然之道,道法自然。”刘洋说,“然道”的设计哲学是“原天地之美,达万物之理”,坚持项目中自然美感的呈现,与崇明建设生态岛的理念很是契合。

设计与乡村振兴的火花

幸福湾公园之后,刘洋和他的团队又接连为园艺村、永乐村、仙桥村、井亭村、合兴村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设计。在设计风格上,刘洋花了一番心思。“首先是开展乡村振兴调研,去实地察看风土人情,看田、林、水、路、宅的风貌;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更要看产业。”

港沿镇园艺村,是“崇派”造型黄杨的发源地,也是刘洋第一次参与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。造型黄杨是东方审美的一种产物,于是刘洋结合黄杨的园艺特点,运用竹篱笆、青砖等元素,以自然、中式的设计风格统一打造,形成了黄杨驿站、紫藤水居、黄杨课堂、砖瓦艺术园、黄杨园艺公园、黄杨馆、黄杨主题民宿等产业主题的风貌。

在“中国藏红花之乡”庙镇永乐村,刘洋发现这里的房子以红砖居多,正好是藏红花花丝的颜色。刘洋当即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,设计了红砖拼花和藏红花的元素,凸显这里的特色产业文化。在村庄核心区,还有一座思源广场,树立着108根“讨饭棒”,讲述着曾经的“讨饭村”依靠西红花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。

“同样都是乡村振兴示范村,但是设计不能千篇一律,要体现各自特色。”为了这个目标,这些年来,村民时常能看见这个年轻而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村头巷尾。对刘洋来说,虽然有跌进民沟甚至被狗“袭击”的惊心动魄,但更多的是被村民邀请进家热情款待的温暖回忆。“前段时间在竖新镇调研,小伙伴中途去买水。那个小店里没有收款码,自己身上也没带现金,那个店主直接就说‘拿去喝’。这让我们很感动,后来专程把现金送了过去。”

能给群众带来什么价值

今年5月,城桥镇西门路口袋公园正式启用,家门口新增的“乐园”让周围百姓喜笑颜开——下楼就能逛公园,已然成为现实。

以北门路西门路交叉口为起点,沿着西门路西侧一直往南走,便能欣赏到西门路口袋公园的全部风貌。公园占地约6400平方米的街边绿地,面积不大,却功能齐全,内容丰富。

城桥镇人口密度大、用地紧张,方寸之地,要融入不同功能,难度很大。刘洋立足城桥特色,跳出单个口袋公园的局限性,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,对老城区的北门路、人民路、南门路和西门路、八一路、东门路这“三横三纵”做了整体规划:北门路体育场馆居多,打造体育街区;八一路商业聚集,打造活力街区……“西门路周边小区多、居民多,最终给它的定位是悠活街区。”

为了实现“悠活”这个目标,设计之前,刘洋和城桥镇有关部门一起,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。“希望能找出大家的痛点,尽力解决掉。”刘洋说,“比如有老人反映人行道比公园地面高,下去很麻烦,后来就设计了坡道,还对坡长和坡比进行反复验证,力求达到最佳通行效果,又不占用太多空间;又如有环卫工人反映没有避雨的地方,于是就做了一些避雨场所。”

“口袋公园要让老百姓能乐在其中,还要把休息、健身、娱乐等功能合理化布局,团队从材料、设计等技术角度花了很多心思,而这些‘小心思’都是市民享用的到却看不到的。”刘洋说,刚毕业时,自己会拿起一张图纸就开始天马行空地画,最后发现跟老百姓的诉求以及整体的环境格格不入。

“如今我会反复推敲和思考,我们的设计到底能给群众带来什么价值。看到设计成果被大家所受用,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。”在设计港西镇古韵·双津、城桥镇人民路、鼓浪屿路、水岸景庭等口袋公园时,刘洋同样融入自己的思考,每个公园都风格不一。

刘洋在崇明的工作室内

17年来,刘洋参与并见证了崇明的美丽蝶变,与这里的缘分也越结越深。今年,刘洋干脆把工作室搬到了港沿镇。“崇明是我的半个家乡,我要在这里继续扎根。”谈起这次搬迁的原因,刘洋说得最多的就是“回馈乡村”: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,刘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自己一样来到乡村,走进乡村、了解乡村、融入乡村,一起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。“我的很多小伙伴都希望来崇明办公,在这里办公的感觉很不一样。”

记者:许聪(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编辑:郭王旖喆

责编:李琳、郭王旖喆

关键词: